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
30岁之后,我劝你别靠简历找工作
作者:君仔小编 2022/05/25 00:15:16
阅读 165
30岁之后,我劝你别靠简历找工作

现在的年轻人,总给我一种感觉:只想到自己期望达成的目标,而忽视了中间的过程和准备。

 

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呢?

 

之前上海办公室收到份简历,一个女生面试主编岗,92年的,6年传统报社背景,人有资历也有气质,但我们没聘用她。

为什么?

 

因为整场谈话,我只关注了她的一句话,我问她:“你为什么要跳出国企?”

 

她说:“每个月拿8k,安逸久了,就想拥抱时代,换换环境。

 

这句话有什么不妥?

 

我们说想要了解一个人,你不要去看她现在取得的结果,你要看她做选择的原因。

 

因为不想拿死工资,选择跳出国企,为什么不行?

我们丝毫没有看出来,你想从我们这里进一步提升的渴望。

 

不是这个选择不行,而是这个原因让我们感受到,你根本没做好行的准备。

1

我见过很多面试者,几乎所有来我们这面试新媒体的,都说自己适合新媒体,喜欢S工作室;

 

但你只要细问几句:

 

“你说你喜欢新媒体,那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且被市场证明过的作品?”

 

“你说你喜欢S工作室,那你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关注Spenser是什么契机?”

 

“我的哪篇文章让你印象深刻,且你现在能否记得那篇文章中的高光细节?”

 

你只需要问这三个问题,几乎就能筛掉手里99%的简历。

 

很夸张么?但这就是事实。

你都没做好准备来,我们又怎么可能做好准备和你共事。

我去年入职的一位新员工,她那会儿来面试,让人吸睛的不是她的简历,而是她的准备;

 

普通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是拿作品,可她是拿人脉;

 

面试当天,我看着她亮出的某大号KOL的推荐信,以及大牌合作客户的好评;

 

我就知道,这个女生不简单,既显示了自己的专业,又显露出自己的资源。

 

面试完,我就忍不住跟我团队感叹:

 

“以后去其他公司应聘当领导,建议你们不要奢望靠牛逼的简历来搞定面试官;那靠什么?靠你达到目标的准备。

人越往高处走,拼的就不是表面的光鲜,而是看不见的软实力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以佛系为标杆,拿佛系当自己的人生态度,眼神里看不到一点进攻性,往往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,不佐证得失,不算成功率,不权谋策略,就冒冒失失上场。

 

这样的人,赢的牌面怎么可能大?

 

我很喜欢“权谋”这个词,带有攻击性,带有目标感;

假设你真的特别想得到一个工作机会,会一点权谋之术的人就会懂得,事先准备且巧用自己的筹码。

 

惨就惨在,很多人没意识到,更别说提前做准备。

2

我之所以会这么说,很大部分原因,来自上个月我爸身上发生的一件事。

 

大家都知道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,我爸牙不好,加上年纪也大了,为了给他配套全口假牙,我花了18万。

 

这个数额,放在8年前,那个还在领2600一个月工资的Spenser老师,绝对付不起;

 

因为,18万,意味着全部积蓄。

 

但幸亏我当年意识到,我的死工资,完全撑不起我想给家人过上好日子的野心,也是因为这样,才有了后面香港的故事。

 

我有时甚至会有这样的感慨,人生最大的谎言,就是找一份好工作。

 

传统观念里,英语老师是个好工作,我干着这份工作,从月薪不到3k到后来可以年入10万,别人觉得还不错。

 

但自己心里清楚得很,你要只靠上班的单一收入,无论怎么攒,你都挣不了钱;

 

更何况,你还有个最强劲的对手,时间。

 

人生越往后走,你会遇到越多以前没想过的难题,家庭、教育、意外,各种困境,各种开销。

 

我经常收到读者这样的私信:“S叔,我遇到了职业瓶颈,老板给的薪资达不到预期。

 

我一般会回复对方说:“你要谋最大利益,但也要警惕自己对工作的依赖。

 

你以为你工资5k时烦恼的事,会在工资1w时得到解决,但事实是,你就算工资达到了10w,状态也不会好转,你还是活在欲望和恐惧当中。

 

心安理得拿死工资的人,从来不会想着风险前置,这恰恰是最大的风险。

 

就像一个30岁之后还只会靠简历找工作的人,最大的风险不是他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,而是他30岁了,还不知道给自己搭建护城河,摆脱自己对工资的依赖。

单纯地追求高薪,这一条路,根本走不通。

 

你应该想想,如果你现在一年能赚100万,那么十年就是赚1000万;那既然你迟早要赚这1000万,为什么要花10年?能不能想办法提前呢?

 

本质上,我们这是在给未来的潜在风险,尽早积累足够的抵御筹码。

 

人生赛道上,走一步算一步最愚蠢;

 

既然我们已经有危机感,现在只有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风险,才能在关键时刻,活得漂亮。

3

活得漂亮,在我看来是个很性感的词。

 

一家公司想要活得漂亮,从产品价值到商业模式,它的顶层商业逻辑必须抗挫;

 

人也是一样,你要是想活得漂亮,就要提前思考你人生的商业逻辑。

 

你想,把你的人生看作是一个持续七八十年的公司,你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,怎么把这家公司持续经营下去。

 

在我看来,最好的方法之一,就是活在未来,把自己未来二三十年的恐惧放到现在,危险前置,逼自己积累筹码,也就是“思考终身收入”的问题。

 

我们经常立flag说,这辈子要财富自由,但财富自由的本质,是要你从“卖时间”的乙方,转变成“买时间”的甲方。

 

你看一家好公司的运作就知道,公司为了有更多的支配时间,会有融资和投资等手段;

 

人也是一样,你不能只有一个经济支柱,我当年之所以从体制内辞职,就是因为清楚:

 

我不能再依赖工作了。

我拿着这笔体制内的薪水,生活轻松没有压力,但我如何对自己偶尔迸发的野心,和未知的意外做个交代?

我该面对未来的恐惧,规划我已有的资源,重建未来的收入结构。

 

 

 

内容来源说明: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,如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QQ:2772182309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