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 :丁丁创e
一方面,银行人员的薪酬水平被社会上传言得十分惹人眼馋,一方面,银行基层员工对自己的收入抱怨不断,关于收入问题,已经有N多粉丝吐槽过,苦于我在这方面并无解释的权威性,所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,对银行员工的收入问题,你怎么看?
一
昨晚,又收到一名粉丝关于收入的困惑,作为银行基层员工,TA是这么说的:
同为一个省份的员工,工作差不多,工资等级大不相同,知道这个之后,就没个好状态上班,看着别人每月四位数的工资,再看看自己,连人家5分之一都没有,每天累死累活的,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这么不公平,也没有个监察部门查,或管理,之前不知道这些吧,还能乐呵呵的上班,现在嘛,哎,动力在哪里?是否有人关注基层一线员工的?
对薪酬分配的困惑,不仅是困惑,它会带来员工一系列的状态问题,作为从未接触过薪酬分配工作的我,既想帮粉丝解开这个心结,又深知自己并无这个能力与资格,于是,对粉丝的这个问题还真是犯了难,思来想去,我是这么回答的:
万分理解你的心情,银行的薪酬制度是一个大课题,你说的现象确实是有的,不管是吃大锅饭还是拉大差距都会有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。
当然,我没有从事过薪酬分配相关的工作,并没有发言权,所以不能妄加评论。
就我个人而言,身处你这样的环境下,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(比如说把工作当作学习积累的过程),对无法改变的只能采取鸵鸟政策(比如不去想同事的高工资),因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。
至于是否有人关注基层一线员工的问题,你要相信,一定是有人关注的,而且上层领导也是关注的,基层是银行最大的群体,如果高管连这个群体都不关注,还谈何管理?
我知道,这个答复,不能解决粉丝的苦恼。
这样的问题,如果能由银行负责薪酬分配的部门来解析,有理有据,用事实说话,一定比我的答复有效得多。
可惜,员工遇到这样的困惑,并不知道能找谁一吐自己的疑惑,或者,知道也不敢去找谁问个究竟。
况且,关于个人薪酬收入问题,从来就不是个公开透明的问题,即使有疑问,大多也就是自个儿把这些疑问硬塞进肚子里,不提也罢。
很多回,基层员工问我,上层领导到底知道一线的工作情况吗?到底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吗?我总是说,他们知道的,他们关心的,你们要相信,一切都会慢慢改变的。
不知道,他们真的相信吗?
二
为了听到身边银行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,我求助了一些好友。
从他们的回复里,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回复,看看他们对这个事件到底怎么看:
大家面临同样的问题。
要么忍要么走,自怨自艾没用的。
别人四位数,自己不及五分之一?这位同学忍到现在也是醉了……我觉得还是先从自己找问题。
然后如果是同一个支行的差距这么大,可以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和那个人有差距,如果不是自身问题,建议找负责人或者主管行长问一下吧。
如果只是市行省行直接差距太大,就不好说了,毕竟有的地区干得好工资肯定高。
个人感觉如果本事学够了,完全可以跳槽或者去追求自己更能掌握的东西。
一味抱怨也没用,路是自己选的。
工资虽然低,但是也不至于吃不饱。
平台这么大,学好本事,不愁收入。
我也同问。
且不说工资等级也不说我自己和其他同事拿到手的差距,月工资已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,和低保无差。
我想说,没人关注。
因为对于领导也好,同事也好,少数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,对于那些吃亏的人,有时候吃亏并不是福,吃亏只能说明你真的很惨。
。
。
就拿基层待遇来说,基本工资部分到手几百一千,绩效最多两千一月,这种待遇在同业真的没法比。
论坛大家怎么说。
。
基层都是只要温饱就行。
。
温饱。
。
不饿死。
。
。
可以解说工资等级的晋升机制,和评先评优,获奖有关。
也许可以促进工作的动力,基层的老员工非常在意,尤其每年调工资的时候。
可能跟客户资源和区位优势有关吧,毕竟相同的省份也有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区别吧!
不怕累死累活,无奈的是看不到希望和出路,理解这位仁兄的留言。
一线柜员真应该高工资,如果他们集体请假,就可以关门了!虽然技术含量可能不高,但目前为止,他们是最辛苦、被各项考核最多、薪酬待遇最低的!我能理解这个朋友的留言,但不赞同他的态度,建议他再看看丁丁姐上篇文章!
他说的似乎有些夸张,据我所知最基层的员工工资都是4位数开始的。
怎么看是一方面,关键是怎么办!
身处银行不同的岗位,果然,大家看待这个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,远比我一个人的想法要丰富得多。
不知道这些答复能不能给这位粉丝带去一点启发?让TA能从不同的角度再去思考一番?
三
之前,一名粉丝跟我说起银行薪酬收入时,也是一肚子委屈,考核计价已经说得满腹委屈,提到各种罚款更是欲哭无泪,原本就不高的收入,再经过柜面风险事件和神秘人检查找茬之类的处罚,小桂圆说已经不能忍了。
。
。
这名小桂圆把TA的收入明细发给了我。
哎呀!这孩子也太实诚了!
认真看了TA的收入明细,确实不高。
不过,因为和TA沟通得比较细致,我倒也从里面发现了一些误区,这些误区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,大致梳理一下,也许对其他银行人有些借鉴。
为什么银行员工会认为实际收入远低于自己的期望值?一方面,社会上对银行高薪酬的传言,让员工的心理预期变高,认为一进银行就应该拿多少多少钱,实际收入到手,一对比,心理落差如跳水。
另一方面,与其他行业对比收入时,往往忘记与刚刚上班的新员工对比,而是笼统比,比如,粉丝与自己的父母比,却没考虑父母是工作多少年才拿到这样薪酬水平,虽然收入与工作年限不完全相关,却也仍有一定的关联。
员工计算薪酬时,称自己收入没达到最低工资标准,乍一看,好像是,可实际上,并不是。
为什么呢?因为大家都习惯性的看拿到手的收入,却忘记了公积金等“五险两金”的远期收入。
现在银行员工的工资收入确实不高,但是加上绩效和公积金等收入,应该不会没达到最低工资标准。
员工特别爱与同业对比自己的收入,常说XX银行员工比自己所在银行的收入高多少多少,却不考虑他们拿这么高工资的前提是要有多少多少资源业绩,否则,如果是同样对等的压力,为何员工并没有勇气从这家银行跳到那家银行?必然也是在心底做了一番权衡才做出的选择。
与身边同事对比收入时,更容易看到某某拿了多少钱这个结果,却忽略了同事为工作做出了多少贡献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个过程。
如果说,把这些计算薪酬容易走进的误区都考虑清楚了,是否为薪酬产生的不平衡心理会减少一些?
有人说,你是机关的,你没有经历过这种分配上的不公,当然不能理解我们的不平衡。
好吧,我来举个例子。
之前在部门会议上有领导公开说,部门二次分配给我的绩效比其他员工高出多少多少,我听了心里十分不安和惭愧,觉得大家都辛苦做事,何必要拉开这么大的差距,自己何德何能收入要比其他同事都高?结果,会后,同事因按捺不住好奇心,把TA的绩效收入主动给我看,也请求我把我的给TA看,结果呢?TA的比我要高出一千多元,而那时,我的工资等级比TA高两个级别N个档次。
我的工作一直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部门重要骨干,而几年来,与工资晋升挂钩的评先评优我都只是“合格”,而“优秀”、“良好”却一直都是他人获得。
这就印证了为什么我在前面回复粉丝留言时说“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(比如说把工作当作学习积累的过程),对无法改变的只能采取鸵鸟政策(比如不去想同事的高工资),因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”。
当然,我并不希望我这样的例子再在其他银行人身上发生。
希望,在你们身上感受到的,是薪酬分配越来越公正公平,越来越具有说服力,越来越得人心。
作为一个银行薪酬分配的门外汉,之所以说这些,只是想改变员工的心理状态,若是能得到专家的专业指点,感激之情无以言表,欢迎留言,请温柔拍砖。
【使用锤子简历小程序制作简历】
零经验实习简历模板
21254人用过
学生求职简历模板
52754人用过
申请研究生简历模板
2324人用过
经典工作简历模板
6254人用过
投行咨询简历模板
12465人用过
产品经理简历模板
7532人用过
程序员简历模板
7457人用过
留学英文简历模板
4554人用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