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
“小丑人”和“打工人”,都是不甘向生活妥协的自嘲
作者:君仔小编 2022/05/21 00:20:07
阅读 137
“小丑人”和“打工人”,都是不甘向生活妥协的自嘲

互联网造梗的速度,从来不让人失望。

前一天你还在朋友圈卑微追问“打工人”是什么意思时,紧接着又出现了“干饭人”,现在还有了“小丑人”。

他们把这些梗运用到各个角落,配上几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表情包,看上去无比欢乐。

玩梗某种意义上是给人贴标签,但它的意义绝非仅限于搞笑。

积极参与流行梗的人,反倒不惨

众所周知,“打工人”的梗最终死在了明星们手中。

真正的打工人忙到没时间上网,没时间睡好觉,而玩梗的人却只是想借此表现自己很潮。

如今的“小丑人”也是如此,小鱼儿几乎已经可以预测到它将如何消失。

“原来我竟是小丑”,最开始源于贴吧。

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热脸贴冷屁股,或者终究是错付了这样令人崩溃的情绪。

慢慢地,这个梗却变得有点阴阳怪气,它可以是爱情里拼命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绝望;也可以是游戏里菜到让队友生无可恋的内疚。

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世界的回应,可毫无下限地玩梗,却让人觉得努力是会被嘲笑的。

比如在爱情里,你前脚跟闺蜜吐槽着再理那个男人就是狗,后脚人家发个“在么宝贝”你就抓起手机秒回“在呀,怎么了?”

这是一种自嘲、自贬型幽默,一般来说,人们习惯靠这样来吸引人们的注意,但这其实会真正害羞的人更孤独、抑郁。

真正的伤心人,反倒都躲起来了。

我先嘲笑了我自己,你的嘲笑就不会再那样有力

在面对一个新梗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办法。

有的人刻意避过,自然也就有人迎难而上,只要我对自己的嘲笑够狠,别人的偏见就对我无效了。

人人都有那些“社死”瞬间,那些尴尬到让人扣紧脚趾的瞬间,没人愿意被人发现。

对于我们来说,打破这种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面对。

有的人相亲受挫,一开始很绝望,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实属“小丑”,内心万分纠结痛苦,这时候只能自嘲自贬:我先嘲笑了我自己,大家就不会发现我的尴尬了。

年末了,周边人都对你灵魂拷问:你年初设立的目标,实现了百分之多少?没有人愿意灰溜溜地说自己一无所成,倒不如说自己年初的目标就只是好好活下去,或者如丁真所说,他年初的目标就只是放好牛。

如果总要被嘲笑,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。

牢骚过后,生活照旧

网络中的梗几乎从未断过,总有人对其进行全方位解读。

其实玩梗就是一种自嘲的心理,大家也别想太多,没必要过多的解读,它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不易发发牢骚。

牢骚过后,该干嘛还得干嘛。

我们当小镇做题家,寒窗苦读才勉强毕业,之后又过上打工人的生活。

看上去并不如意。

当我们满怀热情去做一件事时,还是会被现实无情地泼冷水,被当成小丑一样看待。

但我们仍需要去努力去做很多事情,亦或是追求异性,亦或是给别人说好话,亦或是向生活妥协。

所以,当越来越多类似调侃的梗出现时,我反而觉得大家都释然了。

吐槽之后,一番整顿,又是一段重新开始的旅程。

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热门潮生活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

内容来源说明: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,如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QQ:2772182309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