锤子简历品牌推广师
比打工人还火的,叫“内卷”
作者:君仔小编 2022/05/20 00:10:04
阅读 163
比打工人还火的,叫“内卷”

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葛诗凡

徐辰阳/上海译文

一夜之间,朋友圈、微博出现了很多“打工人”。

他们不仅以“打工人”自居,还吟唱正能量满满的“打工人语录”,散发“打工人表情包”,早上说“早安,打工人!”,晚上说“晚安,打工人!”,看上去非常积极向上。

但真正的“打工人”,即从事体力劳动、重复劳动的人,其实是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去推动一个词语成为自身的标签。

只有白领这个具有一定文化资本、占据媒体话语权的群体,才懂得创造具有身份认同的词语。

曾几何时,这个群体还喜欢用带有精英意味的“白领”来称呼自己,近两年却有另一种说法开始流行:年轻白领看不上自己的工人阶级父母和他们的工作,可坐在格子间里办公,与当年站在流水线上做工,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?

这个说法固然有道理,但归根结底,还是离不开日渐发达的社交媒体推波助澜,而这些社交媒体相继崛起的背后,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。

互联网行业除了带来先进的技术与更有科技含量产品,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制度——“996”。

作为对逐渐蔓延的“996”的回应,“社畜”一词便开始频繁出现在社交网络中,取代了“白领”成为各行各业上班族的代名词。

这个词语起源于“加班大国”日本,是那些工作时间长、压力大、效率低、获得感不高、有工作没生活的底层上班族的自嘲式称呼。

而随着“996”的普遍化,中国人发现这个词用来形容自己也很贴切,于是毫不犹豫地借来自嘲。

现如今,“996”和“社畜”越来越普遍,却成了人人都讨厌也不得不接受的事情,除了企业决策与强制规定的原因不谈,还有职场文化的潜移默化。

“内卷”就是最近常常被用来描述这种现象的词语。

“内卷”一词,本来是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,也无渐进式的增长,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发明。

现在则意味着“白热化的竞争”,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,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,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,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。

人们可以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识别出内卷,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“卷”到职场、连婚恋也可以“卷到天上去”。

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澎湃新闻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

内容来源说明:本文章来自网络收集,如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QQ:2772182309进行删除。